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汽车异味受关注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

发布日期:2019-09-16 浏览次数:641 来源: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方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李方)9月11日,由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主办、车质网协办的“第三届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相关标准起草参与者、环保专家、法律界人士、学者、资深汽车行业专家等十余位嘉宾,就车内空气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强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消费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在会上向国内汽车大声疾呼,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项权利。

第三届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李方摄

  车质网研究院总监张越提供的车质网投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今,车内异味已经成为车质网十大汽车质量热点问题之一。

  车内有害物质甲醛和苯等挥发性有机物,是国际致癌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严重甚至可以引发癌症。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会长河山在发言中表示,消费者遇到车内空气污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应该用相关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但是,有关车内有害物质的维权诉讼,消费者处境极其艰难。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蒋苏华表示:“在我研究的十几个车内空气质量的司法案例中,没有一个消费者打赢了官司。”而导致消费者维权或者是维权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强制标准的缺失。

  据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目前环境保护部发布的《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是评价车内空气质量的权威检测标准和方法。在2016年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中,该推荐标准已经升级至强制标准且拟于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但时隔两年,该强制性标准的正式实施却屡次爽约。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介绍说,《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实施后,通过中消协的监测,整车企业推出的产品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有限。这是因为《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至今还是推荐标准,不能强制要求所有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汽车产品。

车内空气质量备受关注。李方摄

  除强制性标准迟到因素外,检测难也是横亘在消费者进行车内空气质量诉讼难以跨越的鸿沟。据中汽中心姜君介绍,车内有害气体很多是无色无味,人的感官难以进行判断,必须依据科学标准、借助精密仪器和严谨的测试手段才能准确判定。但目前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并不多,且检测费用高,部分机构不对个人出具检测报告,这些都是消费者维权时的技术难点。

  “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项权利!”陈剑认为,车内有害物质所产生的严重隐患,对自身安全权的侵犯,已引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我们呼吁和期待尽早出台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切实加强对消费者保护。”

  陈剑呼吁国内汽车行业,从保障消费者安全权出发,与时俱进研究车用材料,制定标准限值。从有利于消费维权出发,完善在用车检测方法,促进鉴定便捷化。从规范材料使用出发,建立车用材料环保报备案制度。希望行业企业在售车同时,出具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中汽中心C-ECAP代表姜君表示,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供应商选择、制造、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做到尊重消费者,减少污染源。

品牌战略合作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2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