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4-07 浏览次数:1522 来源:民建合肥市委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我们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公共卫生体系,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预防疾病尤其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若干系统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等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其中,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相分离,重治疗、轻预防,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尤为突出。

一、机制制度要“新”

1.健全工作制度。国家、省市层面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加关于设立“应急联动机制”方面的法律规定,建立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基层政府要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工作应急预案和方案,做到工作有制度,执行有力度。

2.完善基层治理。关于基层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无疑为构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正确的攻坚方向和政策供给。因此,制订完善关于城乡基层社区村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机制,明晰社区村落基层履职的法定职责、权力清单及多维度监督,厘定居民村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范围,充分发挥基层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要“清”

1.明确公共卫生职责。实行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依法运作的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政府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各部门单位要制订公共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实行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计划、卫生、教育、财政、宣传、公安、商务、市监等部门和单位要制订公共卫生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2.加强专业机构管理。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新体制,对重点工作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施力量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执法。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各乡镇(街道)设置派出机构或派驻人员,各乡镇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工作和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健全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管理和发展。

三、技术人员要“精”

1.技术人员数量保障。加强疾控机构的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疾控机构事业编制和队伍建设。合肥市编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保障工作的通知》(合编办〔2020〕28号)文件规定“常住人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万分之1.19比例,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业编制”,但实际上受制于人才、编制、经费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各基层公共卫生单位及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例如瑶海区,根据六普数据区疾病防控中心需配备专业人员80名。而瑶海区疾病防控中心现在岗人员仅36人,预防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占23%,疾病防控人才队伍存在员额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短板。同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也存在不足问题。

2.技术人员质量保障。目前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总体专业人员较少,多为一人兼多职;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服务能力不强;多为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偏低,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业务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需要几年的时间,基层留住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也较难。基层政府应根据卫生技术人员情况,制定卫生技术人员招聘计划,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在病原学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形势研判和分析等方面具有本、硕、博学历的公共卫生高级专业人才。建立公共卫生人才储备库。

改革疾病预防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荣誉奖励向业务工作倾斜,向科研工作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提高公共卫生人才的社会地位。出台新的公共卫生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准入、使用、考评和晋升机制。

四、财政保障要“足”

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实现国家财政全额安排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制度化保障。提升疫控中心的实验室设备配置,提升其基本检验能力。改造现有医院结构,加大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供给力度,建立健全平战自由切换的有效模式。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继续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场所建设和设备购买投入,建立市、县两级财政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机制。

五、重治轻防要“破”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和改进网络疫情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报告系统,建立运行监测系统、医务人员报告系统、科研发现报告的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建立智慧化的预警多发触发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公共卫生的社会参与,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提升中医药救治水平。

2003年“非典”后建立了公共卫生投入体系,2009年至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十九大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过程后,我们必须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为人民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




       本文作品出自作者本人或机构供稿,刊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品牌战略合作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2121号